結膜鬆弛新療法:眼表面重建及結膜整形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22 日 結膜鬆弛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眼部問題,結膜也如其他組織一樣,會因為老化逐漸失去原有彈性,結膜是位於眼瞼與鞏膜(眼球白色部分)之間的透明組織,隨著結膜結締組織逐漸鬆弛,會導致無法平順地覆蓋在鞏膜上,多出來的退化組織會形成皺褶。這些皺褶可能會因為眨眼時的摩擦而引發慢性炎症和血絲增生,進而產生乾眼症狀。
乾眼「文明病」盛行,電漿波、PRP治療新趨勢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22 日 長時間使用3C產品,讓乾眼症躍升為新型「文明病」,且發病年齡逐漸下降。除了傳統的點藥治療外,多種創新療法也紛紛問世。去年底引進台灣的電漿波結膜整形、自體血清及PRP結膜下注射等療法,為長期受乾眼症困擾的患者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改善效果。
【白內障手術經驗分享】無法做近視雷射手術的替代方案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20 日 邱老師是來自台北的患者,20年前就想做近視雷射手術,但在查過資料、瞭解手術方式後,從此變得害怕,這次會下定決心前來諮詢,是因為有曾在良視做過近視雷射的朋友向她介紹,礙於檢查發現邱老師的角膜條件無法進行近視雷射手術,醫師與諮詢師提供她配戴鞏膜片或提前置換水晶體的矯正替代選擇,考量到邱老師有近視、散光、老花等問題,先行做水晶體置換手術除了能同時矯正屈光問題,也可以為將來10~20年後,老化所產生的白內障著想,權衡利弊後,她選擇做白內障手術。
【近視雷射經驗分享】空中飛人終於擺脫眼鏡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6 日 肖蘭是一名住在台北的患者,先前談到之所以選擇到位於桃園的良視進行手術,其中的原因是喜歡良視的預約制度(除了能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,同一時段諮詢師會一對一服務患者,能夠維持良好、穩定的服務品質),第一次檢查時,就發現肖蘭有乾眼的症狀,為了在雷射前維持角膜的健康,先行熱敷了兩週,回診後發現仍有瞼板腺(分泌淚液中油脂的腺體)阻塞的問題,因此以熱脈動治療,加快乾眼的控制,治療後乾眼的情況改善許多,因此馬上定下了手術時間。
【近視雷射經驗分享】謝謝護理師的信任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5 日 盈君是骨科診所的護理師,本身擁有醫療背景,深感眼睛的重要性,也非常在乎自己眼睛的健康情況,在諮詢屈光雷射手術時,就有特別詢問手術是否會有後遺症、術後眼睛的恢復情況等等,術前檢查時發現盈君有輕微的乾眼症狀,因此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治療乾眼,先將角膜情況調養好再進行手術。
飛蚊症好困擾:飛蚊症是病嗎?可以治療嗎?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1 日 視線內總有懸浮的小雜質們,像小蟲蟲或灰塵,但伸手去揮也揮不掉,雖然不至於會阻擋視線或造成日常生活困擾,但他們就在眼前飄來飄去,刷存在感⋯⋯你眼中也有這樣的小雜質嗎?他們就是俗稱的「飛蚊症」,飛蚊症是眼睛自然退化所產生的現象,大多數人都有,不用過於擔心,但若是由疾病造成的飛蚊症就須多留意,本篇將帶你了解:飛蚊症的成因、型態、疾病造成的飛蚊症狀。
視網膜剝離:視網膜剝離有徵兆嗎?如何治療與預防?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1 月 1 日 若把眼睛比喻成一台相機,視網膜就如同底片,負責成像,若是底片出了問題,再美好的畫面也顯現不出來⋯⋯你了解自己的視網膜健康情況嗎?視網膜雖會隨年紀老化產生病變,但相較於年齡,視網膜疾病與高度近視、慢性疾病更有關聯,本篇將帶你了解:視網膜剝離的成因、症狀、治療方式,以及如何保健。
【近視雷射經驗分享】謝謝偏鄉老師的信任 lse.taoyuan | 2024 年 10 月 11 日 前陣子診所迎來一位可愛的患者——冠宇,與她互動的過程中,聊到她對大自然情有獨鍾,喜歡沈浸在山裡、海裡,在城市長大的她,心中一直懷抱著到偏鄉教學的夢想,這次來良視的原因也是想做近視雷射手術,儘快擺脫眼鏡,完成術前評估後,發現冠宇的度數與角膜條件搭配下,SMART的全術式都可以施作,但因為先前有角膜破皮的問題,與醫師、諮詢師討論後,她選擇了作用於眼睛表層、對角膜神經影響較小的SMART Trans PRK術式。
【近視雷射經驗分享】手作老師的安心選擇 lse.taoyuan | 2024 年 9 月 24 日 莉棨是一位手作老師,在製作細緻作品時,需要長時間投入、專注用眼,前陣子意外在網路上看到診所廣告,特地從台北到桃園進行屈光初篩,在對話的過程中,了解到莉棨在月底有搬遷工作室的需求,檢查中發現她的角膜有破皮的情況,因此我們馬上安排梁醫師為她治療乾眼,除了照顧到她的角膜健康,也讓她可以盡快手術,第二次回診時,角膜情況已達可以進行手術的程度。
【近視雷射經驗分享】全家人眼睛健康的選擇 lse.taoyuan | 2024 年 9 月 14 日 今天來分享「終身是家人」的故事,也就是梁章敏醫師想傳遞的,細心照護好每雙遇見他的眼睛,讓每位像家人的病患都能恢復最初良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