乾眼「文明病」盛行,電漿波、PRP治療新趨勢

內容摘錄自《REVIEW醫學雜誌Vol.38

長時間使用3C產品,讓乾眼症躍升為新型「文明病」,且發病年齡逐漸下降。除了傳統的點藥治療外,多種創新療法也紛紛問世。去年底引進台灣的電漿波結膜整形、自體血清及PRP結膜下注射等療法,為長期受乾眼症困擾的患者帶來了煥然一新的改善效果。

乾眼症主要為眼表面的慢性發炎反應,進而導致淚液不穩定和眼表細胞損傷。正常情況下,眼球的白眼部分由結膜組織覆蓋,黑眼珠部分則由角膜組織構成,這些組織上層有表皮細胞,底層則含有豐厚的結締組織。正常情況下,這些結膜和角膜應完整、平滑地覆蓋在眼球表面,以保持淚水順暢流動,並維持理想的淚液穩定度。然而,若長期用眼習慣不良,例如眨眼次數過少,會影響淚水形成及相關腺體的正常回饋,導致眼表乾燥、摩擦力增加,引發結締組織鬆弛,隨著年齡漸長,結締組織老化加上淚液穩定性減弱,就加速乾眼症的發生。

電漿波結膜整形對乾眼症有奇效

改善結膜鬆弛有助於恢復眼表面的淚液儲存空間,從而有效控制乾眼症狀。但傳統治療手術以切除鬆弛組織和使用羊膜敷料進行眼表重建為主,但這些手術往往需要較長的治療和恢復時間,風險較高,令許多患者卻步。而新引進的創新治療技術,將為患者帶來更多選擇。過去在醫美領域用於改善細紋和色素的電漿波,已開始應用在眼表面治療,用電漿波的能量讓鬆弛的結膜組織收縮,不僅可恢復眼表面平整度,也連帶大幅改善了乾眼症患者的症狀。多年來義大利眼科醫師用電漿波治療眼翳、繭裂斑及纖維增生,都得到顯著效果,而該技術在今年初引進台灣後,我已經為近30位嚴重結膜鬆弛患者進行這項手術,多數患者症狀都獲得顯著改善。

其中一位六十多歲的女性患者,過去曾接受白內障手術,多年來持續由我追蹤乾眼症。每次回診她都抱怨眼部異物感和不適感持續,檢查顯示她的結膜組織有明顯鬆弛,但因手術涉及切除組織並以羊膜重建,她遲遲不敢進行。直到今年電漿波技術引入,她才開始接受這項低侵入性的治療。電漿波結膜整形僅需局部麻醉,整個治療時間約15至20分鐘,手術過程如同醫美中針對細紋的微創療法,無需侵入深層組織,減小患者心理。此療法能有效改善結膜鬆弛,患者的異物感與不適症狀完全消除,恢復眼表平整後,淚水能均勻分布,眼神更加明亮有神。

自體血清和PRP治療乾眼症新趨勢

在乾眼症治療中,結膜注射技術已成為眼科常見的療法。相較於傳統點藥水的方式,直接注射血清更為安全,避免了患者自行保存藥水的風險。在治療過程中,醫師可將分離後的血清或PRP(高濃度血小板血漿)直接注射至結膜,使其逐步釋放並發揮治療效果,適量的注射後療效可持續一段時間。這種注射方法在國際間早已廣泛應用,而目前我們也將此技術應用於乾眼症和眼表損傷的治療上,並取得良好效果。傳統上,此類注射以自體血清為主,通常進行為期三個月的療程,每兩週注射一次,以確保治療持續發揮功效。而針對症狀嚴重的患者,療程結束後需進行評估,以確定是否需要再開展下一個療程。

相較於傳統血清,PRP的濃縮成分顯著提高,治療效果亦更佳。近年來,國外已陸續開始採用PRP進行乾眼症治療,其更高的有效成分濃度有助於促進結膜組織修復與眼表面保濕,對於乾眼症患者的症狀改善更為明顯。這種高效的治療方式在眼科中展現了良好的應用前景。隨著生物技術的進展,未來的乾眼症治療有望加入外泌體注射,提供患者更多選擇。外泌體具有細胞間傳遞信號的特性,結合結膜下注射的方式,或可成為乾眼症治療的新選項,使療效更持久並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眼表健康。

階段性保養成乾眼治療新趨勢

乾眼症狀隨年齡增長而加劇,這使得乾眼治療需要採用階段性的管理模式,類似於醫美保養的概念。由於眼睛每日承受高度使用壓力,即使治療後有所改善,效果也難以永久維持,因此需要不斷調整以符合眼表需求。如果在一兩年後患者再次出現乾眼症狀或新的結膜鬆弛問題,階段性治療策略將能提供適時的調整與支持,維持眼部舒適與健康。

從近期案例觀察,患者對電漿波和結膜下注射的接受度非常高,其中電漿波手術時間短、病患體驗更好,這種無需大規模切除組織的療法,為乾眼症患者提供了與醫美保養類似的療程方案,並克服了傳統藥物療效不足的限制。而針對眼表面損傷嚴重的乾眼症患者,則可考慮血體血清治療。藉由直接注射血清至結膜下,血清中的生長因子在組織中緩慢釋放,不僅提升安全性,且文獻證實,這對於治療嚴重眼表損傷患者成效顯著。

我希望跳脫傳統的藥水點滴方法,讓患者有機會選擇更為有效的療法,改善長期困擾。隨著乾眼症治療領域的進步,台灣眼科醫師有望更接近世界先進技術。未來,透過不斷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醫療指引,我們將幫助患者找到最適合的療法,也為醫師帶來更高的成就感,讓乾眼症的治療成為台灣醫學界的重要里程碑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